第二届云南国际餐饮食材暨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开幕同期,由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总工会联合主办、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承办的“云南省第二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滇菜烹饪竞赛暨云南省第二届滇菜烹饪技能大赛”也拉开了帷幕。
经由各州市商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自行组织的初赛和选拔赛,来自全省16个州(市)的选手,以州市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分组同台竞技。
此次大赛旨在充分挖掘滇味饮食文化,传承精湛滇菜技艺,加快滇菜创新发展,提高滇味美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云南餐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选手们于9月12日参加了涵盖滇菜文化、烹饪原理、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知识的理论考试,由省内外大师共同组成的阅卷团队,秉持着严谨、公正的态度,确保了评分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9月13日上午,大赛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启幕,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法人会长李艾奚发表了赛前讲话,强调了滇菜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举办此次大赛的意义,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够挖掘更多优秀的滇菜烹饪人才,推动滇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滇菜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随后,裁判代表和选手代表分别上台宣誓,他们表示将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公正裁判,公平竞争。
本次实操竞赛要求选手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道传统滇菜菜品和一道创新滇菜的制作。比赛现场,不锈钢烹饪工作台整齐排开,电磁炉、冰箱、烤箱等一应俱全,身着白色厨师服的选手们紧张有序地展开角逐,现场监理认真巡视,已下锅的菜香气四溢,吸引了大量的观展来宾驻足欣赏,选手们也不负期待,以精湛的技艺、别具匠心的摆盘、行云流水的刀工,为寻常的食材赋予了不一样的魅力,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
传统滇菜的制作考验了选手们对滇菜传统技法的掌握程度,而创新滇菜则更加注重选手们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的选手选择了将传统滇菜与现代烹饪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了新颖独特的菜品;有的选手则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食材资源,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这些菜品不仅在口味上令人赞不绝口,在造型和创意上也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在本次大赛全体评委都从省外邀请而来,系由长期在烹饪教学的学者、专家和工作在烹饪一线的大师构成,对川、滇、湘菜系具备深研厚究的能力和相关经验。
外省专家大师及云南省中青年评委组成的裁判组,根据材料的搭配、创意设计及味感、质感、观感、营养卫生和文化内涵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结合理论考试成绩,共评出个人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多名,颁发相应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在全国烹饪类赛事中首创了“直播分数、现场公证、监理监督”的举措,即:全程在公证处和监理组的监督下开展烹饪竞赛,并对裁判组的打分进行现场直播实时展示。本次大赛也沿用了这一方式,不但受到了参赛选手的一致认可,也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赞叹。
获奖选手可按《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职业技能竞赛选手获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并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决赛获得前10名的选手,按照《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进行奖励。同时,根据对大赛重视程度和选拔赛、决赛的组织参与情况、参赛人数、信息报送和竞赛结果等,评选出10家“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颁发奖牌及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首席联合创会会长杨艾军介绍,虽然“味型”是烹饪比赛中的一个重要评分项,但刀工、火候、营养和食安、理论以及呈现等等才构成了综合评分项。这样的评委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情因素、地域偏好等的干扰,确保评委能够依据纯粹的烹饪技艺、创新程度、口感风味等标准进行评判,有效的规避了“自己做给自己看,自己做给自己吃,自己人为自己说话”的封闭式比赛模式,让比赛结果更具公信力。同时,有助于丰富和提高滇菜理论体系和技法,产生相互交融的发酵效应,产生更好的启迪效果和对外宣传效应。这一尽可能保障整个比赛“公平、公正、公开”的创新举措,可能也是全国第一次省级比赛的评委全从省外而来的有宜探索。
本次烹饪大赛中,还设置了“菜品公益拍卖”环节。本次烹饪大赛的“菜品拍卖”环节将美食与公益完美融合,让人们在尽情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为社会传递出一份真挚的爱心。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尹安达
实习生:农菲萍 张霁阳
编辑:张丽青
审核:王海涛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杠杆网资本分配
选手滇菜云南省美食行业协会大赛发布于:云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实盘配资app_杠杆炒股app_股票配资app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