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a股融资杠杆,一个非洲的内陆国家,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
这里气候干旱,农业发展艰难,经济极度落后,被称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然而讽刺的是,尼日尔的人民却能吃得起肉却喝不起水,与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完全相反,这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上天的后土
尼日尔,位于非洲西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它北邻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东邻查德,南接贝宁和尼日利亚,西靠马里和布基纳法索。
尼日尔国土面积约126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我国新疆面积的1.3倍,在非洲大陆排名第6位。
但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尼日尔却常年位列世界最贫穷国家之列。
尼日尔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属于典型的沙漠气候区,尼日尔95%以上的国土都是沙漠和半沙漠。
这里气候炎热干燥,全年平均气温高达30°C,夏季最高气温更是常常突破45°C。
尼日尔曾长期处于法国殖民统治之下,直到1960年8月3日才正式宣告独立,成为非洲第5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但独立之后,尼日尔并没有迎来稳定与发展。
军人政变、族群冲突时有发生,政局长期动荡不安,直到1993年才最终确立了多党制民主宪政体制。
半个多世纪以来,尼日尔的各项建设几乎停滞不前。
与此同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差,婴儿夭折率高,人均寿命不足45岁,但人口出生率却居高不下。
独立之初尼日尔人口只有300万,而今已猛增至2500万。
急剧膨胀的人口规模,加剧了本已捉襟见肘的资源短缺局面,全国近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成年人识字率不足30%,各项社会事业都亟待改善。
可以看出来,尼日尔是上天比较“差强人意”的一块土地,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农牧业发展困难重重。
同时,长期的殖民历史也使其无力发展经济,独立后政局动荡,这都导致了今天尼日尔的贫穷落后。
严峻的水资源危机
尼日尔的水资源匮乏,导致获取清水变成民众的头号难题。
全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千分之三,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尼日尔河是该国唯一常年有水的河流,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利用等原因,尼日尔河的水量也在不断减少。
除此之外,尼日尔几乎没有其他地表水系,全国仅有2条小河,流量都极为稀少,当地居民大多依赖地下水维持生活。
但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各地下水层都在不断减少,一些地区的地下水甚至已经快要枯竭。
与此同时,由于气候过于干旱,地表干燥裂开,导致大量雨水无法进入地下补充水源,据估计,尼日尔每年大约有50亿立方米的雨水就这样流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尼日尔每年的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需求量也正好是50亿立方米。
可见,水资源的匮乏已经严重阻碍了尼日尔的发展。
获取清水变得异常困难,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又加剧了问题,为了争夺有限的水资源,各地经常发生冲突。
毫不夸张地说,水成了直接制约尼日尔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自然与人祸导致的贫穷
身处沙漠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农业发展困难是尼日尔贫穷的重要原因,与邻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资源富足的国家相比,尼日尔可谓是上天的“后生儿”。
尼日尔虽然也有一些矿产资源,但多被早期殖民者法国掠夺一空。
尤其是铀矿,都是法国人在尼日尔进行开采,丝毫没有让尼日尔受益,甚至采矿过程还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
在法国殖民者的掠夺下,尼日尔的经济始终无法起飞。
到了21世纪,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00多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400美元左右,居世界倒数。
即使是尼日尔的首都尼亚美,也毫无现代化大都市的样子。
交通设施简陋,多数道路为土路,医疗设施缺乏,学校条件差,与我国许多县城相比都要差得多,由此可见,尼日尔的落后程度之深远。
恶劣的自然条件与长期的殖民掠夺导致尼日尔经济极度贫困,这是尼日尔万恶之源,要想真正强大,必须找到摆脱贫穷的路径。
吃得起肉却喝不起水
尼日尔由于气候原因,种植业难以为继,因此发展畜牧业成为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据统计,尼日尔拥有非洲数量最庞大的牲畜,全国约有1400万头牛、4000万只绵羊和山羊、200万头骆驼。
畜牧业已成为农业部门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尼日尔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高达40%。
肉类在当地居民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人均肉类消费量也位居非洲前列。
但由于缺乏出口销路,本地的肉类价格却非常低廉,普通老百姓只需花费几块钱就能在一顿饭中享用到羊肉或牛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尼日尔的淡水资源极为匮乏。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尼日尔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安全饮用水。
在一些偏远村庄,当地居民要花上几个小时的路程才能打到一桶水,而这些水往往已严重受到污染。
即使在城市,自来水的费用也高得令人无法承受,相当于一个普通人一个月的全部工资。
由此可见,在尼日尔出现了"吃肉容易,喝水难"的怪异现象。
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清澈的淡水比肉类还要奢侈和稀缺。
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这种反差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极为罕见的,水资源的匮乏已严重制约了尼日尔的发展。
不仅如此,尼日尔的其他发展指标也极为低下:
尼泊尔工业极为薄弱,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比超过60%,全国没有像样的化工企业,光是日用品都是依赖进口。
交通运输业失衡发展,没有任何铁路,汽车数量稀少,只有26%的道路铺设沥青,其余都是土路。
教育资源短缺,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仅有15%左右,教学设施极为匮乏。
由此可见,尼日尔的现代化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仅靠农牧业是难以支持国家发展的,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
各个方面促进发展
尼日尔目前的人口规模已经严重超过了环境容量,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低下,但由于文化和宗教原因,当地居民生育意愿仍很旺盛。
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尼日尔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进一步受阻,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证人均资源达到一定水平。
具体来说,可以学习我国的计划生育措施,适当调控生育数量。
比如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2个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制生育的意识。
通过计划生育抑制人口过快增长,可以为尼日尔的经济社会发展腾出空间,同时也能减缓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保护环境,这对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政府还需要做好人口结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未来劳动力减少,只有这样,计划生育才能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要改变尼日尔的贫穷落后面貌,发展支柱产业是关键,尼日尔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仍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
首先,尼日尔应该充分发挥其畜牧业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出口主力产业。
目前,尼日尔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几内亚牛种群,数量高达1200万头,同时还拥有3000多万只羊和2000多万只山羊,这为发展肉类和皮毛加工业奠定了基础。
其次,尼日尔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铀矿资源,据估计,尼日尔拥有42万吨已探明铀矿储量,在世界排名第五。
同时,尼日尔还拥有一些稀缺金属矿藏,如钨、镉、锑等,如果科学开采并加以利用,也可为国家创收。
如果能够自主开采利用,将为尼日尔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再次,尼日尔还应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的旅游业,撒哈拉沙漠壮观的风光和游牧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都是尼日尔旅游业发展的有利资源。
当然,这些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需要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但这将是尼日尔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
总结
长期以来,很多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为尼日尔提供各种援助,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尼日尔自身发展无力。
中国作为尼日尔的友好伙伴,在很多领域都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援助。
2015年中国承诺免除尼日尔到期欠款约29亿元人民币;2016年中资企业帮助修建了尼日尔第一条高速公路;2019年中国还承诺提供无偿援助用于教育等领域。
总之,要真正帮助尼日尔摆脱贫困,靠国际社会的慈善救济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尼日尔掌握了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彻底结束被上天与人遗忘的命运。
人口非洲撒哈拉沙漠尼日尔尼日尔河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实盘配资app_杠杆炒股app_股票配资app观点